《钢铁》
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尤其是期货价格的波动性远大于现货价格。对我国来说,已经在监管层面引起了关注。
进入2021年之后,商品价格将继续上涨,甚至出现了翻倍的暴涨局面。尤其是金属、建材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出现不同程度上涨。
上游涨价、下游压力已成为2021年上半年发展的常态。除了铜铝等大宗大宗商品外,硅钢产品价格也持续上涨。尤其是硅材料,年初至今的增幅接近 128%。
大宗商品“涨价”来势汹汹,下游企业压力越来越大。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,国内纺织企业不敢接单。成本高、价格低,让不少纺织企业无话可说。
铜钢价格涨幅放缓
据报道中国经营报讯,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,国内铜价从3.5万元/吨飙升至7.5万元/吨,创15年新高。
进入6月份后,铜价出现转机。由于美联储的鹰派信号,虽然没有提到加息,但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慢慢收敛。 .此外,国家储备局分批释放铜、铝、锌等资源,也为前期狂涨的金属价格降温。
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关闭?
进入6月后,A股煤炭、钢铁、有色金属等板块全线下跌,而国内商品期货也普遍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认为大宗商品的暴涨趋势已经结束。
但从目前来看,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。暂时的下跌并不能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。这就是涨价潮。关掉火,恐怕还有待考虑。
价格上涨引发监管关注
许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因为在中国,作为经济大国,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上涨,部分原材料价格甚至创下历史新高。
原材料价格创历史新高。投资者普遍担心上游价格上涨会影响下游行业的利润。
鉴于这些担忧,监管部门已经经常出言,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指导意见,明确提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、稳物价工作,减轻上涨压力。企业的成本。
严密监管减缓了国内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,但从宏观上看,大宗商品的上涨并未就此结束。无论是从供需角度还是从货币宽松角度来看,大宗商品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。
市场对大宗商品涨价的担忧,一方面是对下游企业的担忧,另一方面是对居民消费的担忧。物价暴涨传导至消费物价,居民面对“超级通胀”周期或在所难免。
然而,在中国市场,这些顾虑这不是那么明显。虽然价格会从上游传导到下游,但由于中国工业门类齐全,产业链较长,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。当它最终传导到消费者价格时,它可能不是那么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