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钢铁》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钢铁行业日前已完成《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》初稿,正在征求各方意见。
“《方案》基本明确了钢铁行业的达峰路径、重点任务和减碳潜力,同时也研究了相应的技术支持。”一位有关人士表示,钢铁行业正面临碳排放强度的“相对制约”。谈到碳排放总量的“绝对约束”,低碳发展是破解环境、能源、资源约束瓶颈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。
事实上,钢铁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%。它是 31 个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。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中之重。任务紧迫而艰巨。 .目前,全国共有237家企业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约6.5亿吨,约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1%。根据部署,到2025年底,我国重点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,力争完成80%以上产能改造。
但低碳并不容易。目前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9个检查组在29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开展现场检查。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将依法依规要求当地相关企业进行严肃整改,对整改不到位的,将严肃处理。 .
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先峰指出,2020年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将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20%,成为第一电力行业以外的煤炭消费行业。 “下一步将把钢铁行业自备电厂作为重点整改方向。”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、执行主席何文波表示,部分钢铁企业对超低排放改造重视不够,对复杂性缺乏认识,处理技术不成熟,环保管理意识淡薄,排污许可证未落实。到位等问题。甚至有的企业对考核监督的严重性认识不足,不认清企业主体责任,第三方管控不严。评估和监督走实地,触及法律底线。
据生态环境部数据,2010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640公斤标准煤,吨钢二氧化硫排放2.89公斤,颗粒物排放2.2公斤.去年,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40公斤标准煤,吨钢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量低于0.5公斤,各项指标明显下降.但值得注意的是,钢铁产量从2010年的6亿多吨增加到2020年的10亿吨左右,这意味着虽然吨钢排放量有所下降,但总量仍在上升。
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、总工程师李新创认为,下一步我国应建立污染减排协同减排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。例如,制定统一口径,明确核算方法,实现实时报表;建立污染减排和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,建立数据库,开展动态评估,有效对接现有政策;建立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分类管理动态考核调整机制。此外,与现有相对成熟的固定污染源全链条管控体系相结合,形成完整的制度协同,将区域碳排放总量指标分解落实为空间单元,并按能源计算实施后的碳排放量。消费量和主要产品生产能力。 .
在地方层面已经有行动。 7月27日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将在河北、吉林、浙江、山东、广东、重庆、陕西等地开展试点工作,试点行业为电力、钢铁、建材、有色金属、石油化工、和化学工业。试点地区是根据当地实际和建设项目选择的。
随后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通知称,《浙江省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编制指南(试行)》将于8月8日起正式实施。钢铁、火电、建材、化工、石油化工、有色金属、造纸、印染、化纤等9个浙江省重点产业。
据了解,碳排放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合规性分析、现状调查与数据收集、工程分析、措施可行性论证与方案比较、碳排放评价、碳排放控制措施与监测计划、评价结论和其他内容。
“工艺结构调整也是关键。”李新创表示,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,我国钢铁工艺结构一直以长工艺为主。 2020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0.4%。与30%左右相比,还有很大差距。
短流程炼钢主要消耗废钢。数据显示,每使用1吨废钢,可相应减少1.7吨铁矿粉,从而减少4.3吨铁矿石原矿,也有利于降低高能耗工序的生产压力如焦化、烧结和炼铁。每使用1吨废钢,可节约焦炭0.4吨或节约原煤1吨左右,比使用铁水节能60%,节水40%。
李新创表示,未来,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在中后期高峰期进一步发展,废钢资源、电力等配套条件将逐步改善。工艺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,但调整周期可能更长。
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