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

综合新闻

能源用钢,未来可期

来源:钢铁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08


  能源用钢体量小,但部分产品附加值高,值得关注。按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及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(2016-2030)》,未来能源结构将向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转变,利好部分能源用钢需求。从稳定性、成本等角度考虑煤电仍将是压舱石,提高超超临界机组占比将是煤电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式;此外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提升空间,国内缺气,未来长输管道、LNG 接收站投资额或增长,国家管网公司也将是推动因素;十三 五期间,海上风电建设较为滞后,海上风电有望在未来十年迎来成本下降、 建设加速。


  能源用钢体量、占比较小,但产值相对较高。根据冶金工业研究院测算,2017-2019 年, 我国能源用钢消费量在 3000-4000 万吨区间,相对于同期 8-9 亿吨的粗钢表观消费量,能 源用钢体量小、占比低。常规能源用钢主要为油气长距离输送管道,此外,也有部分非常 规能源用钢使用环境苛刻,如耐低温(-160℃)、高温(>600 摄氏度)或腐蚀用钢,技 术含量高、单位价值较高,如超超临界锅炉用 Super304H 不锈钢无缝管价格约 5 万元/吨。


  能源结构变化,材料技术逐渐突破、并量产。据 Wind,从 2001 年到 2020 年 8 月,中国 核电发电量占比从 1%上升到 5%,期间 CAGR18%。据 Mysteel,2010 年前,核电蒸发 器用 690U 型管仅日本、法国、瑞典三国企业可供货,法国产 690U 型管价格 240 万元/ 吨(均为人民币,下同),后来宝钢等实现 690U 型管国产化,价格降至 70-80 万元/吨, 可供货 750 吨/年。


  能源向低碳方向发展,对材料性能要求更高。在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(2016-2030)》 中,提出到 2030 年,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 50%,单位 GDP 的 CO2二氧化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%-65%。政府在能源“十二五”、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均对非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、碳排放量及火电供电标准煤耗有预期性或约束性目标,我们预计能源“十 四五”发展规划仍将继续限制上述指标。


  贸易摩擦,材料国产化率提高,带来新机遇。2017 年 1 月,工信部发布《新材料产业发 展指南》,到 2020 年,在碳纤维复合材料、高品质特殊钢、先进轻合金材料等领域实现 70 种以上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,建成与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工艺装备 保障体系。为实现上述目标,工信部定期发布《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》(已 发布 2017、2018、2019 年版本),并建立了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。此外,中美贸 易摩擦、海外疫情发展,也给国内关键设备、关键材料提高国产化率带来了契机。


  综上所述,我们认为能源用钢体量小、部分附加值高。未来中国能源行业仍将以火电发电方式为压舱石,但仍有结构调整的必要,例如火电中超超临界机组的增加,非化石能源中 核电、风电的大力发展,以及加大 LNG 形式的天然气进口等,能源用钢未来发展机遇可期。